Blog

「大丈夫」到底是要還是不要?

1.「あ、大丈夫です」要是要嗎?還是不要的意思?

在便利店經常會被問要不要加熱便當,大家有聽過這樣的回答嗎?

「あ、大丈夫です」

這裡的是要加熱還是不要加熱?

相信係多年輕人會覺得是不需要加熱的意思。覺得自己這樣說,對方也會有相同的理解。但相反,年紀越大越多人會覺得是需要加熱的意思。這個用法,其實有用錯嗎?

2.「大丈夫」原本的意思

大丈夫是源自中國的詞語,有出色的男人的意思。

「丈夫」現在也用於「丈夫な体(健壯的身體)」。在這之上加上「大」,所以是更「丈夫」。

現在日語根據前文後理也有使用這個意思。問身體看像不好的人「大丈夫ですか?」的情況就是在用這個意思。

在這根源上𧗠生了「沒錯」和「的確是」的用法。再從這發展至「不用擔心」、「沒有問題」、「安心」等含義。從此「大丈夫」一詞成為了能夠表達很多意思,很方便而被廣為便用。但是,並非所有情況都是代表正面意思。所以到底為甚麼會用於拒絕的場合呢?

3. 為何會出現拒絕的「大丈夫」?

本來是肯定的詞語,為甚麼會用在拒絕的場合上?

其中一個提示是「結構です」這一句。「結構(けっこう)」本來是肯定的詞語。「結構なお点前で(十分優秀的泡茶技術)」的時候是在稱讚。哪麼為何會有像「もう結構です」一樣,用於拒絕的狀況上呢?

「結構」可以與「いい」互換,這與「いい」一樣,本來是正面的的詞語也可以變成「もういいです」的拒絕意思。用英文來說就是”It’s ok” 和 ”No problem” 等等。就是這樣,日語至今都出現正面的詞語變作拒絕的情況。

研究為何要繞着彎說話的理論,就是「禮貌理論」(ポライトネス理論)。可以說明社會為了禮貌,用比敬語更婉轉的表現。根據這個理論,來想想正面的詞語用在拒絕的機制吧。

4. 婉轉的表現是讓對方心情好的關鍵

一般來說敬語、謙讓語、丁寧語的規律是,根據身分的差距而改變要使用的用語。但是,既使身分沒有差距,例如跟朋友日常說話也不會沒有禮貌的惡言相向,會保持一定的敬意和禮儀去說話。

既然身份沒有差異,為甚麼要這樣說話呢?

這個關鍵是「正面的一面」和「負面的一面」(ポジティブ・フェイス、ネガティブ・フェイス)。簡單來說,「正面的一面」是想好好相處,「負面的一面」是想不要帶來麻煩的心境。

根據禮貌理論,我們平常說話就是一直讓這兩者成立。在要使用敬語的場合使用敬語,根據理論是反映「負面的一面」的強烈意識。為了不影響對方的心情使用敬語。出現婉轉的表現被認為是受「負面的一面」的影響。

換而言之,我們會無意識中想,「いりません(不需要)」、「やらないです(不需要)」這樣明確強烈會影響對方的心情。為了減低語氣的強度,刻意引用正面的用語,因而做出了「(不用客氣)結構ですよ・いいですよ・大丈夫ですよ」的說法。

所以,將正面的用語用在拒絕上,是為了不傷害對方的感情而客氣。

5. 為何不是「結構です」?

但是,「結構です」也好像能用。而且年紀愈大愈多人會使用「結構です」。那麼為何愈年輕愈傾向使用「大丈夫です」而不是「結構です」呢?

需然不知道確實的理由,但可以推測是根據「敬意遞減法則」而變化。這是指帶敬意的用語愈使用得久其敬意會變得更薄。例如「貴様」本來是敬語,現在變得完全沒有敬意。

現在來看,本來「結構です」是婉轉的表達(廣義來說是對對方的敬意),但愈被使用得多變得像敬意薄弱而直接的用語,可能變成語感強烈。

6. 也許會變得不會有誤會

一般來說拒絕的「大丈夫」是年輕人用語,但現在不單在年輕人中流行使用,不論年齡使用者都有增加,也有研究認為可算是詞語的變化。因此日後字典可能會在「大丈夫」的加上「有隱約拒絕的含義」。但因為還有很多人會覺得奇怪,所以不建議在官方場合隨意使用。

Left Menu Icon
和達知創作社 Watashi Create